<ins id="117i2"></ins><mark id="117i2"><track id="117i2"></track></mark>
  1. <ins id="117i2"><video id="117i2"></video></ins><kbd id="117i2"><video id="117i2"><var id="117i2"></var></video></kbd><tr id="117i2"></tr>
    <ruby id="117i2"><option id="117i2"></option></ruby>
  2. 中國西藏網 > 生態

    林芝市持續推進濕地保護、生態修復

    發布時間:2023-11-14 09:00:00來源: 人民日報

      沿著高速公路駛出西藏林芝市主城區不到一小時,就到了雅魯藏布江與其支流尼洋河交匯處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。近年來,通過保護、修復和監測等措施,雅尼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優化,成為林芝旅游觀光和生態建設的一張名片。

      維護生態功能,提高保護意識

      早上8點,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幫納村村民普布多吉就來到林間,認真打量每一棵樹,仔細觀察樹冠、圍著粗壯的樹干檢查?!斑@里生長著許多不同種類的珍稀樹木,我們工作的重要一環,就是看樹木有沒有病蟲害?!彼f。

      普布多吉是雅尼濕地45名管護員之一。作為土生土長的幫納村人,普布多吉對這片土地充滿熱愛。在他小時候,這里只是一片不起眼的荒草灘,2009年,雅尼國家濕地公園開始試點建設,曾經的砂石廠關閉了,植被在灘涂上開始生長?!笆畮啄甑淖兓瘉碇灰?,我們更要把這里守護好?!逼詹级嗉锌?。

      現在的普布多吉,還是幫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愿者,平日里向鄉親們普及濕地保護的意義。當地濕地管理部門結合實際,采取日常督導與群眾巡護相結合的方式,壓實濕地管護責任。同時,相關部門還積極開展濕地法律法規宣傳工作,不斷提高群眾濕地保護意識,提升濕地管護水平,有效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。(下轉第三版)(上接第一版)

      堅持植樹造林,環境持續向好

      身處雅尼濕地一角的林芝市巴宜區色果拉村,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個生態脆弱、風沙威脅大的地方。

      色果拉村地勢平坦,又處于江河轉彎處,泥沙淤積嚴重。喬次仁記得,2008年剛擔任色果拉村黨支部書記時,一到夏天,大水漫過江岸,淤泥蓋住地面;到了冬天,河床又裸露著,大風一吹,沿岸居民都要“跟風吃沙”。

      “再這樣下去肯定不行,咱們村要種樹!”2009年一開春,喬次仁提出開展植樹造林、環境整治的建議,一場持續至今的植樹造林工程拉開序幕。植樹面積從最早一年一兩千畝,到后來最多一年5000多畝,色果拉村造林防沙效果顯著。10多年間,色果拉村種植了幾十萬棵樹。

      中間也曾遇到一些曲折,由于越種越多,樹木在灘涂上的存活率沒有之前理想。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員通過深入調研,發現雅尼濕地本地生長的砂生槐最能適應色果拉村的生態環境,建議村里在生態脆弱區域補種砂生槐。樹種改良后,樹木存活率顯著提升,色果拉村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?!翱吹郊亦l現在的美麗環境,我覺得這些年的付出十分值得?!眴檀稳收f。

      像色果拉村這樣的生態修復工程,在雅尼濕地周邊還有許多。2016年以來,林芝市累計投入資金3510萬元,實施了雅尼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、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雅尼濕地補助等4個濕地保護修復工程,截至2022年6月,完成雅尼濕地植被恢復面積1839畝。

      生態旅游和監測研究并重

      生態持續好轉,雅尼濕地的秀麗風光如何發揮更大價值?

      扎西次仁是一名林芝旅游的包車司機,過去幾個月,他分外忙碌?!霸谖鞑芈糜瓮?,雅尼濕地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景區共同構成了林芝周邊短途游的‘黃金線路’?!彼榻B,“我家就在濕地周邊,村里許多人在附近景區工作,相當一部分收入都直接來自景區?!?/p>

      濕地附近的林芝鎮曲古村,如今已成為當地居民和游客度假、打卡的重要目的地。去年,曲古村流轉土地190余畝,建設集生態觀光、民俗體驗于一體的花海觀光園,游客可以賞花、射箭、騎馬。2022年,曲古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僅旅游收入就突破45萬元。

      此外,林芝市大力加強對濕地的監測和研究,讓濕地發揮更多生態價值?!皾竦毓珗@內動植物豐富,有高等植物87科534種,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種;濕地公園及周邊野生動物有59科234種,這些物種的生態價值和科學意義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?!绷种ナ辛植菥止ぷ魅藛T說。

      此前,由于缺少濕地保護專業技術人員,雅尼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發揮不明顯。針對這一問題,林芝市林草局同中國科學院、武漢大學、西藏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,完善濕地資源調查監測體系,健全濕地保護科技支撐機制;同時,建設濕地生態監測監控站點,開展濕地生態狀況評價和動植物監測監控?!伴_展監測是為了更好保護,也為后續科學研究提供依據?!绷种ナ辛植菥止ぷ魅藛T說。

      “織密生態監測網,將有利于我們進一步開展高原生態研究,進而保護好高原生態環境?!蔽鞑刈灾螀^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達娃說。

    (責編:陳濛濛)

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国内自拍视频,激情刮伦小说目录,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,乱码入口一二三

      <ins id="117i2"></ins><mark id="117i2"><track id="117i2"></track></mark>
    1. <ins id="117i2"><video id="117i2"></video></ins><kbd id="117i2"><video id="117i2"><var id="117i2"></var></video></kbd><tr id="117i2"></tr>
      <ruby id="117i2"><option id="117i2"></option></ruby>